當前位置:首頁 >> 農資新聞 >> 【要聞】2021年大豆抗災奪豐收技術意見

【要聞】2021年大豆抗災奪豐收技術意見

編輯:小賀  發(fā)布時間:2021/7/7  瀏覽次數(shù):829  信息分類:農資招商

當前,“小暑”將至,東北春大豆進入初花期,黃淮海夏大豆處于苗期,苗情長勢總體較好。據(jù)氣象部門預測,今年主產區(qū)有可能旱澇并存,東北地區(qū)早霜威脅較大,對大豆生產造成不利影響。

為科學應對不利天氣條件,確保大豆穩(wěn)產豐收,制定2021年大豆抗災奪豐收技術意見。

一、東北春大豆區(qū)

目前,大豆大部分進入始花期。今年春季低溫多雨,大豆播期略有推遲,土壤墑情總體較好,部分地區(qū)出現(xiàn)漬澇。據(jù)預測,后期早霜威脅較大。

一是抗干旱。近期,部分田塊墑情變差。對未封壟的地塊,及時中耕,疏松土壤,減少蒸發(fā)。適時噴施葉面肥、蒸騰抑制劑、抗逆調節(jié)劑等,彌補營養(yǎng)不足,提高植株抗旱抗逆能力。充分挖掘水利設施潛力,科學調度噴灌抗旱;抽取地下水噴灌時應選擇早晚進行,減輕低溫地下水對植株的影響;從河道取水可全天噴灌。受旱地塊紅蜘蛛、蚜蟲等蟲害有可能加重發(fā)生,及時打藥控制。

二是防澇害。對受澇地塊,采用機械排水和挖溝排水等措施,盡快排除田間積水和耕層滯水,防止?jié)a根。對未封壟地塊,待機械能進地時及時中耕松土,破除板結,同時培土防倒。受淹地塊由于土壤養(yǎng)分大量流失,加之根系吸收能力減弱,要及時追肥,促進恢復生長。受淹地塊田間濕度大,根腐病、菌核病、灰斑病等病害有可能加重發(fā)生,選擇對路藥劑及時防治。

三是促早熟。針對大豆生育期推遲、早霜威脅大的情況,要做好促早熟、防早霜。一般葉面噴施尿素加磷酸二氫鉀,畝用尿素350—700克加磷酸二氫鉀150—300克兌水噴施;按照土壤缺素情況可增施微肥,一般畝用鉬酸銨25克、硼砂100克兌水噴施,可在花莢期下午4點后噴施2—3次。因地因苗噴施生長調節(jié)劑,增強植株抗寒抗逆能力。此外,拔除大草,通風透光,促進早熟。

四是防早霜。霜凍來臨前,對土壤墑情偏差的地塊,及時澆水補墑、以水調溫,緩沖低溫影響。有條件的地方,可用秸稈、樹葉、雜草等作燃料造煙防霜;通常當夜晚氣溫降到2℃時,選上風處點火慢慢熏燒,使地面籠罩一層煙霧,提高近地面溫度1—2℃;田間熏煙堆要布置均勻,堆的密度應較大,以利于煙霧控制整個田面。對低溫發(fā)生后葉片受損較輕的地塊,可噴施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(jié)劑,促進恢復生長;對葉片受損嚴重的地塊,可割倒晾曬,促進物質向籽粒轉運,減少產量損失。

二、黃淮海夏大豆區(qū)

目前,黃淮海地區(qū)大豆正值苗期。大豆播期正常,土壤墑情較足,苗情總體較好。據(jù)預計,部分地區(qū)有可能出現(xiàn)干旱和漬澇。

一是抗干旱。對土壤墑情差、苗情長勢弱的地塊,結合防蟲進行葉面追肥。對有灌溉條件的地塊,大力推廣微噴灌、滴灌等節(jié)水技術,擴大澆灌面,做好抗旱保苗。

二是防漬澇。對受澇地塊,疏通渠道,及時排水;排水不暢的地塊,進行機械排水。苗期受澇地塊容易出現(xiàn)爛根、死苗,造成缺苗斷壟,要及時查田補栽,噴施葉面肥補充養(yǎng)分,促進恢復生長。

三是防病蟲。大豆受旱時,點蜂緣蝽、蠐螬、造橋蟲、豆天蛾、棉鈴蟲、煙粉虱等蟲害有可能加重發(fā)生;大豆受澇時,根腐病、潰瘍病、炭疽病等病害有可能加重發(fā)生,應科學選用藥劑,加強病蟲防控,減輕病蟲害損失。

(來源:農業(yè)農村部大豆專家指導組、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)


火爆農資招商網(wǎng)官方微信
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!

提示:留言后企業(yè)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(lián)系!

  • *姓名:
  • *聯(lián)系電話:
  • *留言內容:
  • *驗證碼:

溫馨提醒:找產品,多留言,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!為保障您的利益,建議先考察,再合作!

【加入收藏】 文章標簽:大豆
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犯,請聯(lián)系我們立即冊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火爆農資招商網(wǎng)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版權所有 zrhcn.com-火爆農資招商網(wǎng) Copy Right©2009-2024 豫公網(wǎng)安備 41019702002045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豫B2-20100047
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,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,請雙方謹慎交易,以確保您的權益
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(fā)布欺騙性產品信息